微尚健道网

首页 > 医学 > 中医理论  >  老中医治疗鼻疡医案大全_中医治疗方法

老中医治疗鼻疡医案大全_中医治疗方法

01-22 鼻疡 我要评论

鼻疡

丁甘仁医案

风热外乘,肺火上升,鼻孔生疔,肿红掀痛,虑其增剧,急宜清疏消解。

薄荷叶八分,甘菊花三钱,地丁草四钱,生草节八分,金银花四钱,连翘壳三钱,大贝母三钱,京赤芍二钱,天花粉三钱,夏枯草钱半,活芦根(去节)一两。(《丁甘仁医案续编》)。

陆观虎医案

病者:刘某,女,38岁。

辨证:鼻症(鼻疮)。

病因:肠胃火滞。

症候:鼻孔生疮作痛,流血,泛恶,腹胀,便稀。脉细弦。舌质红,苔薄黄。

治法:清热解毒,消肿止血。

方药:

上川连3克,杭甘菊9克,侧柏炭9克,连翘6克,大贝母6克,炒赤芍9克,净银花9克,藕节炭9克,大腹皮6克,莲房炭9克,蒲公英9克。

方解:连翘、净银花、蒲公英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川连泻火清心燥湿,以和肠胃。杭甘菊平肝阳,解毒热。大贝母、赤芍清热散结,化痰凉血,行血。侧柏炭、藕节炭、莲房炭养阴润肺,凉血止血通气。大腹皮行气消肿行水,和肠胃止便稀。

病者:于某,男,30岁。

辨证:鼻病。

病因:风火郁结上炎。

症候:咳嗽,唇鼻发肿,脘中不舒,发冷。脉细数。舌质红,苔薄黄。

治法:散风清热。

方药:

冬桑叶6克,大贝母6克,陈皮丝6克,杭甘菊6克,炒赤芍6克,川通草3克,白蒺藜6克,焦稻芽9克,生枇杷叶9克(去毛),冬瓜子6克,薄荷叶3克。

方解:冬桑叶、薄荷清热散风解表;白蒺藜、杭甘菊散风清热;冬瓜子、大贝母、生枇杷叶宣肺散结,化痰止咳;焦稻芽、陈皮丝消食开胃,化痰顺气;炒赤芍活血清热;川通草通气利溲引热下行。

病者:张某,女,33岁。

辨证:鼻症(鼻疮)。

病因:肠胃不和,感受暑邪。

症候:鼻孔生疮,纳呆,头晕,脘中不舒大便白沫。月水将三月未至。脉细弦。舌质红,苔微黄。

治法:以清暑热和肠胃,佐以消肿解毒。

方药:

连翘6克,淡子芩6克,草决明6克,净银花6克,杭白芍6克,荷梗6克,杭甘菊6克,扁豆衣9克,陈皮6克,炒萸连6克,佩兰叶6克(后下)。

方解:连翘、银花清热解毒,以消鼻疮;佩兰、扁豆衣、荷梗祛暑,升清降浊,和肠胃;杭甘菊、草决明散风清热平肝,以治头晕;炒萸连、杭白芍(戌己丸)泻心清火,行气解郁,以止便沫;陈皮调中快膈,理气燥湿;淡子芩泻火补水。

二诊:

症候:服前药症状减轻纳增,眼痛,鼻疮见消,头晕已止,脘中未舒,大便白沫。月水三月未至。脉细弦。舌质红,苔微黄。

方药:按前方去淡子芩、草决明、杭甘菊、佩兰叶,加桑寄生9克、焦稻芽6克、代代花15克、佛手花3克。

方解:桑寄生益血追风,安胎。代代花,佛手花理气开郁。焦稻芽健脾开胃消食。病者:杨某,男,39岁。

辨证:鼻病。

病因:内有郁热,外感风邪。

症候:鼻肿,发冷发热,咳嗽,四肢乏力。脉浮数。舌红,苔黄。

治法:宣肺散风,清热解毒。

方药:

连翘6克,大贝母6克,丝瓜络6克,净银花6克,炒赤芍6克,枇杷叶9克,冬瓜子6克,紫花地丁6克,粉丹皮6克,蒲公英6克,苏薄荷3克(后下)。

方解:连翘、银花、薄荷散风清热解毒;赤芍、紫花地丁、丹皮、蒲公英散结清热,解毒消肿;大贝母、枇杷叶、冬瓜子宣肺清热,止咳化痰;丝瓜络通经活络。

二诊:

症候:服前剂鼻肿见消,发冷已减,热退,仍咳嗽、头痛、乏力。脉细弦。舌质红,苔浮白。

方药:按前方去粉丹皮、大贝母、丝瓜络、薄荷,加前胡6克、白前6克、青蒿9克、杭甘菊9克。

勺4八

方解:前胡、白前散风降气,消痰止咳嗽;甘菊熄风除热,以止头痛;青蒿清其寒热。(《陆观虎医案》)。

陈约山医案

鼻中腐烂,原由结毒未楚蕴于肺经所致。现在外面红肿,恐其溃烂,脉象弦数。今拟煎、末两方,以冀渐渐取效,乃为可喜。至辛辣鲜发之物尤当戒忌。

羚角片,地骨皮,银花,生草,花粉,鲜土茯苓,犀角尖,橄榄核,石决,桔梗,芦根。

末药:珠子,真川连,犀角,西黄,滑石,滴乳石,川贝母,辰砂,用土茯苓汤调散。

二诊:贵恙少有效验,颇证药石之攻,再宣。耐性调摄扶过,夏令不使反复,期为佳境。

羚片,犀角,银花,桔梗,鲜土苓,地骨皮,甘中黄,栀皮,石决,芦根。

末方:真珠子,广黄光,川连炭,灯草灰。

吹用:寒水石,白硼砂,青黛,上冰片。(《陈氏医案》)。

温载之医案

友人余杏卿于秋日偶患干咳便闭,鼻梁生疮。医云:胃火太甚,用承气汤以泻其热,通其闭。连用数剂,大黄用至二两,并不作泻。鼻疮愈肿,坐卧不宁。邀余视之。见其右寸洪数。时值秋令,的系肺燥之证,何得认为胃家实火?即用地黄饮子润燥清金。一剂便通咳止,三剂鼻疮全消。余友谓:燥与火有何分别?请申其说。”夫风寒暑湿燥火乃天之六淫,各有专属。经曰:诸涩枯涸,干劲皴竭,皆属于燥。乃肺与大肠皆属阳明燥金之气也。金为生水之源,金受火克,生化之源竭,故肠枯面便闭;肺气上逆,故干咳而鼻疮。若误作实火,徒耗其胃气,与肺无涉,愈泻愈差,治宜甘寒滋润之剂。甘能生血,寒能胜热,润能去燥,使金旺而水生,则火平而燥止矣!”(《温病浅说温氏医案》)。

其他医案

程崇明,手太阴蕴热,致生鼻疮,理宜清肺。

羚羊片,桔梗,桑白皮,甘草,黑山栀,石决明,黄芩,连翘,荆芥,白蒺藜。

宋南浔,鼻癔不利,按脉弦数。此肝阳扰肺,非小恙,最宜养性。

杷叶,桑叶,杏仁霜,通草,石决明,钩藤尖,苏子,桔梗,荷叶边。

复方,鼻生旋螺,系属肺热。又增咳嗽气逆,脉仍弦大。夏令伊迩,须防咯血。

羚羊,苏子,杏仁,马兜铃,瓜蒌仁,青铅,橘皮,芦根,枇杷叶,鲜竹茹。

叶青浦,鼻为肺之外候,风温客脑则额痛鼻渊,兼之痰火气逆,姑拟养阴肃肺。

北沙参,冬桑叶,辛夷,钩藤,石决明,白蒺藜,川石斛,料豆,枇杷叶。

复方,鼻流黄色浊涕,有腥秽之气,是脑热未楚。仍从前法。但此症久延,必致虚弱,当以奇授藿香丸煎服之,庶几相须奏效。

羚角片,桑叶,辛夷,半夏曲,北沙参,生石决,石斛,蒺藜,枇杷叶,青荷叶。[附]奇授藿香丸。

鲜藿香八两,研极细末,雄猪胆汁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钱,苍耳子汤送下。

俞芦墟,鼻管穴肿,两傍色紫,脓汁漫淫,痒而不痛。此为鼻蜃疮,系风热客于肺络,姑拟辛散治之。

羚羊角,连翘,黄芩,生牡蛎,夏枯草,青荷叶,池菊,滑石,甘草。

庄北坼,鼻痔形如榴子,渐渐垂下,窒塞孔中,有碍气息,此乃肺经风热郁久而成,宜辛夷散肺饮主之。

辛夷,生地,知母,百合,煅石膏,黄芩,甘草,升麻,麦冬,枇杷叶。

金杭州,右脉洪数,面鼻起瘰,色紫肿痛。此属肺经血热,致发肺风。但来已久,一时难得痊愈。且与辛凉清解。

荆芥,防风,蝉蜕,白蒺藜,桑叶,桔梗,甘草,黄芩,牛蒡子,杏仁。

复方:面鼻,皮色稍淡,红瘤依然。宗风淫于内,治以辛凉。

羚羊角,黄芩,生石决,连翘,枇把叶,生山栀,甘草,白蒺藜,桔梗,天花粉。杨无锡,肺风由手太阴血热上壅,发于面鼻,延及颈项,色赤而紫。热盛人血且深,姑拟祛风凉血之法。

生首乌,秦艽,白蒺藜,花粉,桑叶,大料豆,甘草,细生地。

复方,肺风蔓延已定,色淡痛减,仿古人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熄之旨。

生地,桑叶,秦艽,川芎,花粉,当归,黄芩,赤芍,白蒺藜。

顾枫泾,肺风兼挟湿热,治以凉渗。

制军,白蒺藜,连翘,玉竹,甘草,苦参,石决明,山栀,黄芩。

王周庄,面鼻花刺,系肺热上薰,治宜清肃肺热。

冬桑叶,黄芩,白蒺藜,桔梗,枇杷叶,地骨皮,山栀,石决明,连翘。

复方,粉刺搔破,结成白屑,形如黍米。宜枇杷清肺饮主之。

党参,黄连,甘草,黄芩,枇杷叶,鲜杷叶,鲜桑白皮。

俞本城,咳嗽经时,脉躁。此系肝火射肺,鼻翅腐碎,并防咯血。

代赭石,苏子,地骨皮,桑白皮,瓜蒌霜,桔梗,枇杷叶。

陈川沙,虚热上蒸,鼻渊已久,酷暑之令,难期速效。

北沙参,麦冬,花粉,桑皮,白蒺藜,玉竹,青铅,料豆。

闵褚墅,肝火型金,鼻窍郁热,久防腐烂,治以泻肝润肺,庶几见效。

枇把叶,黄芩,山栀皮,花粉,石决明,桔梗,白芦根,甘草。

储徽州,鼻屑肺窍,又为气主,鼻中起瘴,防碍气息。古人云:肺经湿热,上蒸于脑,入鼻而生癔肉。犹如地得湿热,上生菌蕈也。治以辛夷散主之。

辛夷,白芷,防风,细辛,木通,升麻,葉本,川芎,甘草,茶叶。

江,积瘀在络,动络血逆,今年六月初,时令暴热,热气吸入,首先犯肺,气逆血涌。强降其血,血药皆属呆滞,而清空热气,仍蒙闭于头髓空灵之所,诸窍痹塞,鼻窒癔肉。出纳之气,都从口出,显然肺气郁蒸,致脑髓热蒸,脂液自下,古称烁物消物莫如火,但清寒直泄中下,清空之病仍然。议以气分轻扬,无取外散,专事内通,医工遇此法,则每每忽而失察。

连翘,牛蒡子,通草,桑叶,鲜荷叶汁,青菊花叶。

临服,入生石膏末煎一沸。

[附论]张会卿曰:鼻病无他也,非风寒外感,则内火上炎耳。外感治宜辛散,内热治宜清凉,知斯二者,治鼻大纲尽乎是矣。此治内症之大概也。惟治外科者,亦不能出此范围,鼻开窍于肺,五气人鼻,藏于心肺,心肺有病,鼻为之不利也。属阳明,位居中土,脾热病者,鼻先赤。伤寒二日,阳明受之,阳明主肉,侠鼻络于口,鼻为肺窍,胆移热于脑,则辛颊鼻渊,鼻渊者浊涕下而不止也。相火司天,鼽衄鼻窒。君火司天,鼽衄鼻窒。肺之外症,属火者多,风寒湿兼而有之,肺属金畏火,肺主气,风寒湿壅滞气机。至于鼻疽、鼻痔、鼻癔、鼻痈,坚硬难除者,或风寒郁结,或喜食膏粱博炙,阳明化热,经络壅塞而成,阳明主肉,故肉坚而不易化也,属阳明者多。肺疮、酒難鼻、赤鼻、粉刺、肺风,或酒湿伤脾,脾经蕴热熏灼于肺,属脾肺者多。脑漏一症,其因有三,或伤于风,或伤于寒,或伤于热,或肝胆之热上移于脑。伤于风者太阳隐痛,其涕清;伤于寒者额隐痛,其涕浊;伤于热者其涕黄浊,腻而臭秽者也。亦有脑髓不固,淋下无度,精气不足,致成虚怯,今录之方,虽曰外症,皆属内因。故治鼻须辨三因,内因、外因、不内外因。辨于指掌,治鼻之法得矣。余听鸿注(余景和《外科医案汇编》)。

    分享:

    微信

    相关文章

    发表评论

    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搜集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参考,不作为权威解答。

    微尚健道养生网搜集健康养生科普知识,包括男性健康、女性健康、健康睡眠常识、急救常识、养生保健知识等各种健康小常识大全。学会健康养生之道,享受健康美好生活,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