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尚健道网

首页 > 医学 > 中医理论  >  老中医治疗耳疡医案大全_中医治疗方法

老中医治疗耳疡医案大全_中医治疗方法

01-22 耳疡 我要评论

耳疡

翟青云医案

右耳下生一疮,迎余往治。病三月余,溃破甚险,脓水清稀,六脉虚细无力,饮食减少。看所服药,是凉血解毒,损伤脾胃,不知虚实之过也.余用十全大补汤,外上红升丹,十日后新肉渐生,饮食日增,始终调理,月余方愈。(《湖岳村叟医案》)。

顾晓澜医案

脉沉而缓,按之少力,阳明素有湿热,因耳疮,过服凉剂,阳分益虚,故发热、恶寒、头昏恶心,宜先与固表疏散为治。

生黄芪一钱五分,防风七分,蒸冬术一钱五分,茯苓三钱,泽泻一钱,紫苏叶五分,上党参三钱,大白芍一钱五分(炒),炙甘草五分,苍耳子一钱,生姜一片。

又。外感已清,耳疮久而不愈,左脉虚滑,自是阴虚阳越,拟育阴潜阳法。

大生地三钱,大熟地五钱,炙龟版四钱,炒牛膝二钱,茯神三钱,粉丹皮一钱五分,泽泻一钱,苍耳子三钱,元参炭一钱五分,炒山栀二钱,炒赤芍一钱,橘叶十片。

又。照前方加生地二钱、鲜霍斛四钱。每晨空心,开水送六味地黄丸五钱。

问此症由耳疮肿痛,服专科药,不但耳疮不愈,寒热大作,诸症业起,今始与固表疏散,继用育阴潜阳,诸症俱愈,耳疮亦痊。岂专科徒负虚名耶。曰经云:肾开窍于耳。又云:阳明之脉,环耳前后。此人素有湿热,积于阳明。又缘水不制火,上炎为耳疮。若早用和阴疏散,原可不致他变,奈专科但知苦寒降火,以致火郁变生,今既疏解其郁,复育阴潜阳,以治其本,自然痊愈。彼专科不过捡拾外科数方,不知虚实,不问经络,一门凉泻,遇实证亦能见功,然欲以此遂为治耳专门,恐难尽信也。(《吴门治验录》)。

缪松心医案

马,36岁,海宁,前患血证后,,右耳生一小毒,溃而不敛,此处为少阳经所行,水不足火有余,少阳为游部,动而不静,故久而不愈也。治当壮阴以制虚阳,徐收其效为宜。

生地,黄菊,淡菜,元参,川贝,夏枯草,丹皮,料豆皮,阿胶,青蒿汁,桑叶,银花,野菊花叶汁,牡蛎,鳖甲,黑芝麻,藕汁,阿胶烊化加白花百合捣丸。(《吴中珍本医籍四种·缪松心医案》)。

陈在山医案

赵金一,脉浮数,耳内肿硬,痛甚,心烦喜饮冷水,是邪热加湿之为患也,用清热解毒之药。

金银花,连翘,皮苓,花粉,寸冬,甘草,元参,桔梗,薄荷,芥穗,丹皮,生地,赤芍,竹叶。

赵金一耳内肿硬等症,原来一派热象,屡用清凉解毒法,无灵。又细诊其脉,两尺微浮,余皆沉细,此必肾阴不足,虚火上腾之证也,令服六味地黄丸,数日大有奇效,若长久服之,则必全愈矣。(《云深处医案》)。

其他医案

鲍宝山,肝气挟湿,右耳胀痛。以疏风胜湿治之。

羚羊角,薄荷,钩藤,连翘,滑石,刺蒺藜,荆芥,池菊,丹皮,竹叶。

管吴江,虚阳上升,耳窍塞窒聘痛。是下虚上实,清窍不能流畅。用滋补下焦,使阴火潜伏。

制首乌,白芍,女贞子,灵磁石,料豆皮,沙蒺藜,青黛,怀牛膝,石决明。

复方

前方加党参、牡蛎,除石决明、青黛。

史周浦,肾开窍于耳,心寄窍于耳,肝脉络于耳,总赖肾水滋养,耳得之而为聪。但年已七十矣,失聪不得为病。所患者抽痛,未免肝风内扰,上千清窍。今拟滋水柔肝,以安心神。

北沙参,青黛,茯神,蒺藜,白芍,洋青铅,远志,磁石,石决明,熟首乌。

卢乍浦,眩晕耳鸣,水不制火之候。以育阴和肝法。

党参,茯苓,白芍,龙齿,料豆,枣仁,远志,磁石。

萧青浦,稚年耳漏,防成聋疾。

生洋参,料豆,元参,石斛,粗药珠,夏枯草,川贝母,生甘草。

项扬州,肾水虚怯,木郁生风,两耳模糊聘胀。先以清轻泄降,缓商毓阴。

煨葛根,橘红,青黛,石决明,半夏,刺蒺藜,磁石,鲜荷叶。

李常熟,肾阴亏损,肝阳上扰,右耳干痛失聪。宜肝肾并治。

六味丸加黑山栀、新会皮、池菊、胆草、钩藤。

冯昆山,耳聋聘胀,是肾阴不足,肝胆郁热上蒸。清少阳郁热,兼以养阴为主。北沙参,怀牛膝,稽豆皮,花粉,沙苑(制),首乌,左牡蛎,荷叶。

邵苏州,肾开窍于耳,胆络亦附于耳。凡元虚失聪,治在肾脏;邪蒙窍闭,治在胆腑,乃一定之法也。今年逾六旬,脉形细数,属肾阴已亏,胆火肝风,又复上蒙清窍,致额痛耳聋,脓流不绝,成为聘耳。药非苦寒直降可效,治宜填补下元,滋水制木,徐图见愈。

制首乌,钩藤,远志,怀牛膝,磁石,稽豆皮,茯神,荷蒂,潼沙苑。

钱周庄,暮年耳痔,形如牛乳,触之则痛彻巅脑。系肝胃之火上结而成,宜栀子清肝汤主之。

黑栀,白芍,丹皮,甘草,黄芩,归身,川芎,柴胡,黄连,石膏。

槐青浦,耳痔有年,难期速愈。

青黛,白芍,蒺藜,磁石,山栀,稽豆,石决明,菖蒲,荷叶。

复方,耳痔努出耳外,胀痛破伤,犹恐失血,慎之。

生地,川斛,羚角,远志炭,丹皮,茜草,元参,川贝母。

汤平阳,耳后缝间,皮色红裂,时出黄水津津,名为旋耳疮。此系肝胆湿热,拟轻清少阳,并渗脾土。

羚羊角,连翘,赤芍,青蒿,黄芩,池菊,丹皮,米仁,六一散。

[附]穿粉散

轻粉(隔纸炒),炙甲片,铅粉,元黄丹。

共研细末,香油调搽。

吴太仓,耳根肿痛,连及颈项,脉弦数。此肝胆之火,拟平降之法,佐以舒郁。柴胡,栀子,连翘,归身,小香附,青皮,黄芩,元参,白芍,川郁金,抚芎。高南汇,耳门赤肿,痛引牙床。属上焦风热,宜清胃辛凉散主之。

荆芥,薄荷,升麻,甘草,大力子,防风,池菊,.白芷,桔梗,白芦根。

复方,耳门痛势稍缓,口干,脉细数。宗耳为肾之外候治之。

生地,元参,连翘,酒芩,麦冬,花粉,赤芍,黄连,麸炒枳壳。

王平湖,耳内热痒,出水,属肝胆风热上壅,宜轻清凉散治之。

鲜薄荷,夏枯草,钩藤,连翘,青菊叶,石决明,鲜荷叶,丹皮。

张陈墓,耳鸣失聪,小便赤涩。此属阴火妄动之候,宗《内经》肾气通于耳。

六味加知柏、肉桂。

秦石牌,耳垂后掀赤肿痛,状如伏鼠,寒热间发。此手足少阳二经风火搏结而成,名为耳根毒。拟仙方活命饮主之。

防风,赤芍,角针,甘草节,银花,白芷,新会皮,花粉,炒甲片,连翘,土贝母。复方:耳根毒起发易溃,本为顺证。今腐脱新生,理应补益。拟香贝养荣汤主之。党参,熟地,白术,茯苓,甘草节,归身,白芍,川芎,新会,生香附,桔梗,川贝母。

冯绍兴,脉弦,耳间肿连耳轮,痛生寒热,名为耳发。已经五六日,难以消散。姑拟托里透脓法。

角针,甘草,青皮,黄芪,白芷,桔梗,当归,银花。

复方:耳发肿痛已减,寒热得解,病退之机。此处气多血少,最难腐溃。今疮头孔眼不一,形如蜂房,脓亦易泄,乃顺证也。当补益清毒兼治之。

黄芪,归身,茯苓,玉竹,广皮,甘草,白芍,银花,石斛,生地。

沈嘉定,耳后毒失于托理,误投寒凉,则毒不能外发耳,遂攻耳窍,脓串耳内,以致成漏。宜煎丸并进,可期全愈。

制首乌,女贞子,茯神,麦冬,北沙参,煅牡蛎,白芍,料豆,沙苑。

再服十全大补丸。

姜本城,风温上郁,右耳聘胀。

薄荷,马勃,桔梗,连翘,杏仁,通草。

陆浒墅关,风木之郁,耳胀欲闭。

羚羊片,夏枯草,苦丁茶,连翘,薄荷梗,黑山栀皮,生香附。

毕高邮,气闭耳鸣。

鲜薄荷,杏仁,广皮,防己,苦丁茶,连翘,厚朴,木通。

庄本城,暑热上郁,耳聘作胀,咳嗽。当清气分之热。

白沙参,杏仁,连翘,竹叶,六一散。

吕震泽,头痛耳鸣,历经三载,脉来弦。肾阴亏损,肝阳上升。兼之梦泄,理宜潜镇。蒺藜,牡蛎,青铅,钩藤,首乌,穆豆皮,川斛,莲须。

某,湿温长夏最多,湿热郁蒸之气,由口鼻而人,上焦先病,渐布中下,河间所谓三焦病也。治与风寒食积迥异。仲景云:湿家不可发汗,汗之则痉。湿本阴邪,其中人也则伤阳。汗则阳易泄越,而邪留不解。湿蒸热郁,发现为黄,熏蒸气隧之间,正如罨曲之比。斯时病全在气分,连翘赤小豆汤可以奏效。今经一月,邪弥三焦,自耳前后,左肿及右,痈疡大发。夫痈者壅也,不惟气滞,血亦阻塞,蒸而为脓,谷食不思,陡然肉消殆尽,胃气索然矣。商治之法,补则助壅,清则垂脱,前辈成法,一无可遵。因思湿热秽浊,结于头面清窍,议轻可去实之法。选芳香气味,使胃无所苦,或者壅遏得宣,少进浆粥,便是进步。经云:从上病者治其上。《灵枢》云:上焦如雾。非轻扬芳香之气,何以开之。青菊叶,荷叶边,金银花,象贝母,绿豆皮,马兜铃,连翘,射干。

煎好露一宿,临服加金汁一小杯。

某,耳内流脓,昔人谓之肾疳,用六味丸加味治。今用其法,兼清少阳。

六味丸加桑螵蛸、黄菊花、山栀、石决明、桑叶、黄柏(盐水炒)。

猪骨髓、芡实粥为丸。

某,舌白,咳嗽,耳胀,口干。此燥热上郁,肺气不宣使然。当用辛凉,宜薄滋味。鲜荷叶,连翘壳,大杏仁,白沙参,川贝母,绿豆皮。

某,先起咳嗽,继而耳聘胀痛,延绵百日不愈。此体质阴亏,感受风温,未经清理,外因伤及阴分,少阳相火陡起,故入暮厥痛愈剧。当先清降,再议育阴。

苦丁茶,鲜菊叶,金银花,生绿豆皮,川贝母,益元散,鲜荷叶边。

某,风温发热,左耳后肿痛。

干荷叶,苦丁茶,马勃,连翘,杏仁,黑栀皮。

某,左耳聘痛,舌白,脉数。体质阴虚,挟受暑风,上焦气热。宜用辛凉轻药。

鲜菊叶,苦丁茶,黑山栀,飞滑石,连翘,淡竹叶。

某,暑热上郁,耳聘作胀,咳嗽。当清气热。

杏仁,连翘壳,淡竹叶,川贝母,白沙参,六一散。

宓,头痛,耳聘胀,目微赤。少阳相火上郁,以辛凉清解上焦。

连翘,羚羊角,薄荷梗,丹皮,牛蒡,桑叶。

[附论]《内经》曰:北方生寒,在脏为肾,在窍为耳。南方赤色,入通于心,开窍于耳。手少阳三焦之脉交出足少阳之后,上系耳后,直上出耳角,其支从耳后人耳中。足少阳胆之脉行手少阳之前,交手少阳之后,其支从耳后人耳中,走耳前。所以耳为肾窍,开窍于心,二少阳皆会于耳。心为离火,肾为坎水,三焦为水火之道路,肝胆为风木之枢机,二少阳合为相火。人为一小天地,火升水降,如日月之东升西没,周流不息也。火亢赖水滋涵,水沉藉火蒸动。离中虚,阳抱阴,坎中满,阴抱阳也。水火不得相离者也,水火升降不调,三焦水火道路秘塞,气机阻滞,云雾不收,龙雷上腾于天,少阳风从内煽,遇火势若燎原,遇水势如翻海。故风之性,助物为威,耳鸣、耳聘、耳胀、耳根毒等各症见矣。耳之疾,虚则治在心肾,实则治于风火,二言尽之矣。今辑三十六方,心肾风火俱备,虽曰外科,皆出内科手笔。若能心领神会,举一反三,临症未尝无小补耳。余听鸿注。(余景和《外科医案汇编》)。

    分享:

    微信

    相关文章

    发表评论

    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搜集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参考,不作为权威解答。

    微尚健道养生网搜集健康养生科普知识,包括男性健康、女性健康、健康睡眠常识、急救常识、养生保健知识等各种健康小常识大全。学会健康养生之道,享受健康美好生活,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