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尚健道网

首页 > 医学 > 中医理论  >  耳尖放血疗法 耳尖放血的操作方法

耳尖放血疗法 耳尖放血的操作方法

05-31 耳尖 我要评论

一、耳尖放血的概述

耳穴刺血疗法符合我国古代“刺络放血”的基本理论,主要是通过泄热祛邪、化瘀通络、开窍启闭、解毒、镇痛等途径,从而祛除邪气,恢复正气,获得良效。

张景岳明确指出:“三棱针出血,以泻诸阳热气”。刺络放血具有良好的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活血祛瘀等作用,能够促进气血正常运行,达到“通”的目的。早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耳穴及耳尖放血理论记载。耳尖放血可以通过刺血而达到活血祛瘀、清热凉血等作用。

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表明,运用耳穴刺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、改善组织供血供氧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。现代研究表明耳尖放血疗法主要有:退烧、消炎、镇静、止痛、降压、抗过敏、清脑明目等六大作用。属实热之证、血瘀、邪实、热盛等所致的许多疾病均可采用耳尖刺血疗法进行治疗和辅助治疗。

禁忌症

1、合并肝、肾、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。

2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。

二、耳尖放血能治病的原因

传统医学以为,耳部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,耳尖在耳郭微经络中为肝经所主,故能起“经脉所过,主治所及”的作用。且“凡治病,必先去其血”,故耳尖穴点刺放血使邪有出路,邪热外泻,达到清热解毒、平肝熄风、调和气血、调整阴阳的目的。具有消肿止痛,祛风止痒、开窍泄热、镇吐止泻、通经活络之功效。

现代医学认为,耳尖所在位置,相当于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,对调节人体内脏功能和情绪有重要作用。按照生物全息律的原理,人体在耳部的缩影不仅是一个倒置的胎儿,同时也是一个正置的胎儿。

耳尖穴恰是头部巅顶与会阴的位置,是人体上下多条经脉的结合点,所以针刺耳尖穴有一穴多用之效。

耳尖,既是一个解剖名词,又是一个经外奇穴名。卷耳取尖上即是。耳尖一般不针刺,可灸,但用的最多的是三棱针放血。放血疗法古代称为"刺络",有开窍泄热、活血消肿的作用。采用耳尖穴放血能泻火、解毒、活血、散瘀及调和阴阳。

三、耳尖放血疗法的操作

放血操作一

1、按摩耳廓

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。

2、消毒

双手消毒后戴上无菌指套或手套后(指套一般只戴接触穴位的指头即可)。先用棉球蘸取碘酊仔细擦拭穴位及其四周,再用酒精棉球擦拭以严格消毒。

3、针刺手法

左手固定耳廓,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1~2mm深,随即出针。

4、放血

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,使其自然出血,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。出血量一般根据患者病情、体质而定。每次放血约5~10滴,每滴如黄豆大小,约5毫米直径大小。

放血操作二

1、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。

2、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。

3、用碘酊和酒精严格消毒后。

4、左手固定耳廓,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人,深度约1~2mm,随即将针迅速退出。

5、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,使其自然出血,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。

6、临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,一般是根据病情、体质而定。大概每侧穴位放血5~10滴,每滴直径约5mm(如黄豆大小)。

7、治疗时间及疗程:一周3次,12次为一个观察疗程。

四、耳尖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

耳尖放血操作不当会感染

这些治疗方法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?对孩子有没有副作用?对此,在耳尖和大椎放血从中医角度来说是有一定治疗道理的。在中医理论来看,小孩子是纯阳体质,通过这样的放血,激活人体免疫,调解人体内环境,可以退烧。但是这种方法必须有懂行的中医来操作,才能找到耳朵上的穴位。并且皮肤和针具都要消毒,家长自己操作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,还会有感染的风险。

酒精擦拭降温已不提倡

另外,对于用酒精擦拭来给孩子降温的治疗方法。这个方法以前是用于孩子发烧紧急的情况下,家长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方法之一。但是随着儿童病贴的普及应用,用酒精擦拭的方法已不提倡。

因为孩子皮肤娇嫩,直接大面积涂抹酒精,会刺激皮肤,并且就算要使用,也要进行稀释。治疗孩子发烧的物理方法,建议采用温水湿毛巾,擦脖子、胳膊、前胸、后背、大腿等部位。这样,水的蒸发可带走大量的热,起到降温的作用;另外,还可以将冷毛巾放在孩子脑门上。或自制冰袋给孩子枕着,起到降低体温,保护大脑的作用。

盐蒸橙子是否可以治疗感冒和咳嗽?对此,这种方法是否有医学道理,目前没有明确。但是,感冒期间吃点水果,补充维生素C是有益处的。并且,孩子如果咳嗽、感冒,还是要及时就医,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延误治疗,可能引发各种炎症,所以不能掉以轻心。

    分享:

    微信

    发表评论

    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搜集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参考,不作为权威解答。

    微尚健道养生网搜集健康养生科普知识,包括男性健康、女性健康、健康睡眠常识、急救常识、养生保健知识等各种健康小常识大全。学会健康养生之道,享受健康美好生活,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!